藏山以史传,史以文传,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之一《赵氏孤儿》从这里写就!18世纪中叶,最早走出国门的《赵氏孤儿》由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改编为《中国孤儿》,在欧洲上演轰动了世界舞台。藏山藏孤救赵的忠义历史,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精华,更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藏山是赵氏孤儿发源地、忠义文化发祥地、三晋历史文化第一名山,中国古代建筑之精华。

没有藏山也许就没有了藏孤救孤的传奇故事;就没有了战国时代的赵氏名门一族;当然也就没有了后来称霸天下的赵简子、赵襄子;没有了轰轰烈烈的“胡服骑射”,更没有那重新划分历史格局的韩、赵、魏三家分晋,立国200多年的七雄之一的赵国也就无从谈起,今世“三晋”之谓也就没了什么来由。进一步讲,也许整个中国历史也要重新改写。

走进藏山,两旁只见巍峨起伏的山脉,壁立千韧,苍茫高耸。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山路,把自身隐藏在参天古树之中,只能看到被露水打湿的青石板,滑滑的、亮亮的,身上的衣衫也好象沾上了藏山的灵气,泛着隐隐的潮气,却宜人之极,在秋高气爽的季节,走进这清幽无限的山野中,自然便是留恋忘返了

一座三进院落,是祭祀的赵武的场所。此君被历代皇帝多次封封,宋代被封为河东神主,藏山大王,后代皇帝都有册封。在山门就有天下第一王的石碑。在盂县,赵武是一种宗教信仰。各村都有其神主位,以供随时祭祀。甚至每次旱灾当地官员都会请皇帝册封,以求甘霖。没有拍正面,以免冒犯。
山上还有庙宇,非常宏伟。还是没拍正面。此间由于有”孤儿”的故事,所以求子的神迹也颇多。有送子娘娘庙,在大殿旁。藏山身洞边,更有一个”捞儿洞”,就是山壁上的一个小洞,据说伸手进去摸,摸到石头能生儿子,瓦块是女儿。生了之后要举行隆重的还愿仪式。从各种锦旗,牌匾,红绸悬挂看,颇灵验。

由于依山建祠,地势逼仄,这里的祠庙大门与正殿不在一条中轴线上,大门更像一个侧门,匾额同样书有“藏山祠”,大有验明正身之感。


藏山是中华沧桑变迁的一幅重彩画卷:有藏山藏孤之历史,然后才有赵氏一脉,尔后才有赵简子、赵襄子,才有韩赵魏三家分晋,方有立国二百多年的七雄之一赵国。


漫步其中,既是视觉上的一种享受,更多的是被人性的震撼和发自内心的对自己善意的熏陶。